2014/8/6

2014/07/25-08/06 金海伯二期育苗的日子

2014/07/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撰文/穀笠合作社 張美女

說好的二期育苗,真的實現了。終於看到真正的育苗了:)
一期收割後因要拓寬出入口讓阿伯的新貨車能夠進出,二期的育苗遲到大暑(7/23)後才開始灑稻穀(二期插秧通常都是大暑之前要完成)


今年暑假很幸運有四位台大實習生來埔里一起體驗農村生活,難得有機會揹農用噴霧機來試試,索性就派壯丁試煉一下,一開始我們在已翻土和淹水的一分田灑上米糠,讓米糠的養分能夠被土壤吸收。
走進田裡並揹著農用噴霧機,腳步穩不穩?噴得好不好?也都是經驗

接下來開始進行【秧床】製作,大阿伯(金海伯的大哥)緩緩走入田裡作秧床大小的記號,他拔了幾枝雜草在田裡邊走邊插,並且用步伐算出所需的長寬大小,在拿耙子把雜草框住的範圍的田耙高,讓田慢慢浮現長方形的外框(小區塊)

拔幾根雜草做秧床外框的記號,這是大阿伯的做法

長方形外框完成後,我們便開始徒手挖溝(鋤頭當天剛好消失XD),挖溝主要是要排水,當遇到下大雨,稻苗才不會因為泡太多水而爛掉;接下來再次拿耙子把秧床的土耙平整,盡量不要讓他高低差;再來就像挲草一樣,把秧床裡的一期秧頭和雜草全部埋在田裏面,大阿伯說:「這個動作一定要做,不然到時候要鏟秧苗來插秧時,會不好鏟也會鏟不起來。」

挖溝讓整個秧床的外框更清楚,也利於排水和進水
挖溝後清楚看到秧床大小,再拿耙子把灑種(稻殼)區域稍做整平


整個人像在挲草一樣,在田裡摸到秧頭(一期稻作)和雜草都要往下埋
最後用木頭平整棍,要把秧床磨的非常平整!在等等灑種(稻穀)下去時,稻穀才不會有的深有的淺。

平整的功夫不容易,還是要阿伯們出馬
再來,就是把已經泡了一天一夜的稻穀(俗稱浸種)拿出來準備灑,能夠看到阿伯們灑穀的動作,真的很不容易。

看他們很輕鬆自在的手勢,很快把兩小區塊的其中一區塊灑完,大阿伯說:「要來回灑種讓稻穀密集生長,在插秧時才不會因為過於疏,反而不好插」;另一區塊金海伯就揹著農用噴霧機來噴灑稻穀,全部灑完後,還要再一次拿木頭平整棍,輕輕地把稻穀覆蓋,讓稻穀可以慢慢從土裡發芽長出來!!!

灑種時畚箕口朝內(自己)

灑得時候需要平均揮灑
灑完後再次用木頭平整棍輕輕覆蓋

秧床製作完成,看起來好像抹好水泥XD
兩個禮拜後,秧床長出綠綠的秧苗,金海伯和大阿伯也灑了苦茶粕和米糠,防螺和給養份!!!

看到秧苗綠綠緩緩的長出,總是有一股說不出的悸動與震撼:))))

二期育苗大功告成
之前,我們隨口問問金海伯是否會育苗的技術,金海伯說會阿。
想不到,在今年二期,就真的育苗了。
對我們來說,年輕人能夠親眼看到老農育苗的過程,某些意涵是傳承象徵,在現今時代和科技的進步,農村人口外流,插秧早已透過機器取代人工,為了配合機器的設計與放置,必須由育苗場統一育出規格大小一定的秧苗捲,自己育出來的秧苗,無法配合插秧機插秧,一定得人工插秧,因此自己育苗的技術漸漸沒落。


在埔里因種植筊白筍,種水稻的農友越來越少,早已沒有育苗場,因此水稻秧苗,都必須透過代耕業者從草屯運送過來,而目前熟知育苗技術大多只剩老農.....

農村人口流失嚴重,尤其是願意種稻維生的青壯年人更少,勞動力明顯不足
整個育苗的過程,在今年二期透過金海伯和大阿伯的經驗和手藝,完整重現了過去老一輩傳統的智慧:)

育苗的好處:
*能夠依照秧苗高度決定插秧時間
*自行育苗的秧苗較為健康

*人工插秧後能夠減少補秧的次數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